进口液压柱塞泵的监测与维修
- 作者:中国液压网yyb.cc
- 时间:2010-06-08
- 阅读:36
在冶金行业引进的成套设备中,其液压站大都配置德国力士乐,美国派克等欧,美,日等国家生产的高压,大流量液压柱塞泵机组。在设备投入使用后,由于引进时没有相应的液压柱塞泵技术说明书
测试仪与泵泄油口联接检测泵内泄量。泵的泄漏量是随在线使用时间而变化的,在固定的周期时间内,测出泄漏量的变化就可相应得知泵影响系统能否正常工作的运行状态变化,将泄漏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称为状态曲线,作为泵工作状态的评定指标,可用以进行故障预报和维修期的确定。
泵内泄漏状态曲线的绘制及分析。以泵运行时间为横座标,内泄量和容积效率为纵座标,绘出泵泄漏曲线,泄漏量超出正常值的50%就必须下线修复。
4.3查看电流值,冶金行业的大型液压站都是由多台柱塞泵组成的液压系统并配有配套的大型蓄能器组, 如果其中有一台泵内泄漏量大或达不到工作压力时,对整个液压系统压力及流量危害不能立即显现出来,点检人员必须每日对工作的泵查看电流表上的电流值并做出记录。如果泵群组其中的一台泵工作压力比另外的泵工作压力低时,压力低的泵在电流表上显示比正常工作的泵电流值低,即少做功的泵比正常做功的泵需用的电流低。
4.4测量泵壳温度。液压柱塞泵内泄漏量大,泵内的摩擦副间隙增大造成压力油泄漏,泄漏的压力油转变成热能,事必造成泵壳同正常泵壳的温度差别。如果泵内轴承疲劳磨损,轴承发热并伴有杂音,热量就在泵壳外表处显现出来,以上二种发热现象采用“红外线电子测温仪”检测对比,有问题的泵壳表面温度就会比正常工作的液压泵壳温度高。点检人员应每4h小时用“电子测温仪”检测一次泵主轴外部、泵壳体中部、泵后盖处等三处温度并在泵温升曲线表上标出温度记录,此温度曲线表可与泵监测诊数据表同时提供给技术人员,便于技术人员对泵做出正确的判断。
5、液压柱塞泵在线冲洗方法
5.1针对在线使用的液压柱塞泵壳内积存的固体颗粒无法排出等问题,德国力士乐公司液压泵设计人员在液压泵壳的两侧设计加装了用于冲洗装置应用的K1`K2冲洗油口,用于定期冲洗泵壳内积存的金属颗粒。
通常泵是用液压过滤机从K1口进油从K2口出油进行冲洗,如果是德国力士乐A2F355或A2V/A2P355A6V/A7V250以上的液压泵备有专用于冲洗轴承的U口,在冲洗泵作业同时另一条管路经U口冲洗主轴轴承。过滤机必须采用过滤比β10≧100滤芯,这样可以得到清洁的液压油来冲洗泵内的残留的金属颗粒。冲洗时柱塞泵必须有变量行程并施加载荷运转,冲洗时须注意泵壳体内压力不得超出0.2MPa,因为泵主轴旋转密封最高耐压0.3MPa。为了确保泵冲洗时不得超压,德国力士乐公司生产了专用于泵冲洗的低压力开启的冲洗阀,(冲洗阀订货件号:466 468/503.20.01.16)此阀安装在滤油工作管路A和B之间,当管路A和B之间压差超过0.3-0.5MPa时,冲洗阀由高压开启,多余的油液流出低压侧经由升压溢流阀(油口T)泄到B低压回路中。
5.2对使用“HF”液压介质的“E”系列型号泵、马达,应在硬寿命达到5 000小时必须拆开清洗,必须特别注意清洗死角,适用的清洗材料列于VDMA23414。对代用“SL”型号的泵,马达的壳体必须是通过油口U冲洗。
6、建立监控与检测维修制度
6.1泵是整套液压系统元件中价值最高的部件,如果不对泵进行在线监控与检测就很难预测该泵何时需要什么样的维护。如果不记录和不分析所监控泵的数据,几乎就没有可能对在线使用的泵能否按规定的服役期运行做出准确判断。如果一台泵出现可检测的劣化迹象,在故障发生前有足够时间可观察到劣化程度,那么对泵进行在线定期检测就是合理的。加强维护保障,才能提高泵的使用寿命(利用率)。国外设备管理有一句名言:“维护是为了利用设备而进行的故障管理”。所以建立以状态检测为基础的定检,定修制度,对在线使用的泵做到每日定时检测,做出记录,绘制压力、温度、噪音级、电流值等曲线表,对泵做出状态识别及状态趋势分析,视情维修的维修方针。在我国小浪底工程和三峡工程施工的外国承包商对其使用的液压泵,液压马达坚持1500~2000h小时进行一次冲洗,硬寿命达到8,000h即对泵,马达更换轴承和调整。这是我们使用进口液压设备单位可借鉴的。
6.2建立预防维修。维修的基本手段包括检测、保养、更换和调试。泵预防性维修就是定期对泵进行在线冲洗,泵硬寿命每达到1500小时进行一次冲洗,此方法是提高泵寿命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6.3常用的维修方式是在预定时间进行维修,举一个典型例子,泵的轴承软寿命是一万小时,但这个软寿命只是个参考,可以延长这个时间,但必须估计到这么延长会增加泵的损坏风险。冶金行业液压系统现场是十分复杂的,尤其是污染的影响,精确评估需要丰富的经验,但我们可根据泵的硬寿命,(硬寿命---设备已服役时间)适时的采用电脑轴承分析仪对运转中的三对摩擦副和滚动轴承进行检测分析,针对摩擦副及轴承在运转中的工作状态进行正确判断和精确分析,根据损坏趋势来估计泵与轴承的剩余寿命,并及时作更换计划,以避免突发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
6.4液压泵的失效概率随泵的役龄而上升,应从泵服役期开始就建立相应的记录,记录泵已达到的硬寿命及每次冲洗的间隔时间,轴承更换,维修测试结果,质量验收等一整套维修工艺记录。
6.5设立专业的设备监督人员,行使对设备运行,保养,维修全过程的监督职能,使设备的维修管理科学化,数字化,实现设备维修“零故障”。